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

法國號介紹




法國號是一種圓錐體的銅管,管長根據所用曲管不同而有極大變化。今日為演奏者所最常用的一種F 調法國號管長約十二呎,但中音降B 調法國號管長卻只有九呎左右,而低音降B 調法國號管長卻剛好較高降B 調法國號長一倍,達十八呎,因為它的音率低了一個八度。法國號吹奏時通過一個號嘴,一個圓錐形或漏斗形的銅質務 , 插在號管小形的一為杯形。      端,法國 號嘴形狀與其他銅而別於其他銅管樂器管樂器號嘴不同,在小號等樂器上,號嘴這差異使法國號在構造上具有一特殊音質。銅管樂器的音質決定於兩個因素上:與長度比較下的音管的粗細及號嘴的形狀。法國號記譜用G 譜表,但有時最低的兩三個音可以例外。近代作曲家也有完全不用G 譜表的。      
在天然法國號上所能獲得的音並不限於泛音列中的音,演奏者用拳伸入樂器的喇叭口   內,可把"開放音"即管的自然泛音降低到半個音,甚至一個全音。
這樣得來的音稱為"阻塞音"。因此,天然法國號常被稱為手圓號,這些音在音質上與開放音很不相同,多少帶些含糊或悶塞之感。  
拳越深入喇叭口內,所發聲音越悶,最好的阻塞音是那些 降低得最少的音。所以降低 一全  音,通常無實用上的價值。
除了獨奏句之外,大師們對阻塞音不肯輕易應用的,到今天,由於鍵瓣法國號的普遍採用 
,除了為某些特殊的戲劇性效果外,根本不需要利用阻塞音了。  
在天然法國號上,少數增加的幾個音也可能:漸漸放鬆嘴脣,再靠手的幫助,第二泛音能  
吹低到一個純四度下面。這樣得來的音稱為"人工音"。它們奏來很果難,音調也不十分穩,
這些音總是記在F 譜表上。 弱音在法國號上偶然也用,它是用皮或皺紙製成的。  
或圓錐形或梨形,插在樂器的喇叭口內,產生一種陰的聲音,有些像阻塞音的音質。但能用的機 會極少。 法國號的聲音是最富表情的聲音之一,還可能是樂器中最富詩意及浪漫氣息的,雖 然有時它也用在生動的獨奏句、狩獵的號角聲等之間,但它最合用的是在如夢境的、幻想的、憂鬱的 一類樂句中。 這情況顯示了極重要的一點,它適用於天然法國號,也適用於鍵瓣法國,甚至多少還適用 於所有的銅管樂器。即聲部若須有效,絕對必須把法國號寫得聲樂化,這一點經常被人忽略, 但決不能忘記,一個法國號吹奏者在這問題上正像一個歌唱者一樣,在他沒有發聲之前,他若 不能從他的"心耳"中聽出那一音符來,他就不可能有把握把它唱奏得準確可靠。所以,假使一 個法 所唯一知道的一種法國號,但現在幾乎完全為鍵瓣法國號所代替了。鍵瓣法國號是十九世紀三 國號樂句難於歌唱出來,了必然  難於吹奏出來;並且大多數可能不會有效果。天然法國號是十八世紀及十九世紀初為作曲家所唯一寫用的一種樂器,事實上,它是那時 十年代中所發明的,阿雷維在其作品猶太女中第一個把它引用到樂團中來。在德國作曲家中,舒曼是第一個引用的人。觀察一下實際上的法國號,就可以看到二活相連的支管最短,用地三指壓的支管最長,當第二活塞下壓時,法國號的音率被變低一個半音;用第二活塞時低一個全音;第三活塞時低三個半音,第三與第二活塞同用低四個半音:第一與第三活塞同用低五個半音;三個活塞全 用,低六個半音,由於泛音列中第二與第三泛音之間只差六個半音,顯然這機械裝置就給我們一個在它整個音域中都能具有一完整半音階的樂器。當手指一,活塞的彈簧能使它們立即恢復原有的位置 。雖然,鍵瓣法國號音質較天法國號略為低劣,但在一個好的演奏者手中,這種差異是微不足道的,而它在別方面的許多優點也足以補救了。完整的音域及大為增加的演奏上的便利都促成它為現代作曲家所普遍採用的原因。鍵瓣法國號最好的調也是F 調,今日最多數的演奏者除用這一調樂器外,不再用別的曲管了。阻塞音在鍵瓣法國號上是很有用的,甚至。在天然法國號上還用得自由些,由於現在每一音都可能作為開放音,顯然,每一音也就都可用手來降低半個音。當為了特殊效果要求用阻塞音時,偶然有在音符上記以"阻塞音"一字,更常用的是記以符號"+"。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低音號影片

低音號介紹

低音號通常以它的音譯「土巴號」來稱呼,是銅管樂器中最低音者,1835年由德國的魏普萊希特所發明。低音號有六種不同的音域和尺寸,不過各國所常用者,則為低音低音號。低音號由於管身龐大,演奏時需用兩臂抱住樂器;不過低音號族中有一種較高音的「海利空」(Helicon),則將管身套在演奏者的肩上吹奏,以減輕負荷,海利空是軍樂隊中常使用之管樂器。低音號具有活塞裝置,演奏中音部份非常靈活,能夠吹奏氣息較短的優美獨奏樂句。 兼有小號及長號二者的特點,它不是移調樂器,以F調為基調。大號外型呈圓錐狀,底端是一個很大的喇叭型開口,發音管租而長,發音稍遲鈍,吹奏時耗氣量很大。在吹奏樂中擔任最低音部,與長號聯合起來形成堅固的低音,是樂團合奏時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音色飽滿、穩重,音域比小號低二個八度,其本身有三個八度的音域。採用低音譜表記譜,採實音。低音號強奏時,聲音堅實、豐滿,比弱奏的效果來得更好。不過強奏時氣息消耗量極大,不宜做較長的強奏。因此,低音號的音譜使用了較多的休止符,增加吹奏者的休息時間來調節氣息。低音號的音色雄偉而莊嚴,演奏時頗具英雄的氣慨。不過,它在喜劇氣氛的表達方面,效果也是不錯,其渾厚的低音亦為樂隊中充實的基礎低音。  Tuba這個名詞最早出現於古羅馬時期,其意義是指一種長管形狀的銅管樂器。在整個西洋音樂史的發展中,Tuba這個名詞最著名的出處莫過於安魂彌撒中末日經的一段經文〝TubaMirum〞【神奇的號角】,由此我們可知Tuba這個名詞在拉丁文中的意義是指號角。在莫札特安魂彌撒中我們可以聽見一段由伸縮喇叭在 Tuba Mirum中演奏的一段優美神奇的號聲。 ,在此莫札特所屬的代,Tuba這件樂器尚未被發明,而Tuba這件樂器的實驗創造必須等到十九世紀後半,也就是在音樂史中的浪漫時期;不過Tuba要被當作獨奏樂器則是在1954年英國作曲家佛漢威廉士創作的Tuba Concerto 之後的事了。另外,值的一提的是,Tuba一詞除了與安魂彌撒中末日經的一段經文Tuba Mirum有關外,法國作曲家白遼士在其作品〝幻想交響曲〞中,由Tuba呈出令人驚悚的末日經之後,整個音樂史從浪漫到現代Tuba這件樂器都經常的與末日經離不開的關係。  當今所使用的Tuba,依音域來劃分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組,但其又有兩套不同的按鍵系統,此外又依照歐美各國的傳統,演奏者在樂器的使用上有其特別的喜好!按鍵系統可分為兩類;其一活塞式 Piston其二是轉閥式 Rotary。簡單的說,活塞式的按鍵就像小號的按鍵一樣,而轉閥式的就跟法國號的按鍵是一樣的。

長號影片

長號圖片


長號介紹

長號又名伸縮號,舊名伸縮喇叭,屬銅管樂器的一種,是今日管弦樂團樂器中最早以今貌出現樂器。長號由15世紀的大型喇叭加上彎形滑管演變而來。它大約於西元1400牢出現於歐洲,當時稱為低音喇叭,長號是跟法國號一樣是從號角演變過來的,長號的歷史比法國號還要早,那時候的人就知道一個原理,管子越長聲音就越低,所以那時候就馬上聯想到拉來拉去的東西,可以因為拉長而降低音高,就發明到變成現在的長號,長號剛發明出來時 是用在教堂吹奏。在許多樂器的發展史中長號是少數沒有被根本改變的樂器,也就是說樂器已經有很好的設計,不需要再改良了。至於其他樂器,則多多少少更動了原始的設計構想。事實上,長號可說是最接近”人聲”的樂器,當初就是被設計來替代人聲,其滑管的構造宛如人類的聲帶,在氣流不停止下,音與音交換時中間必定會經過其中的泛音,就如同聲帶一樣。”圓滑”對於長號來講是極難做到的,把位與把位的交換中必定有空隙產生,但靠著演奏者的技巧,可以做到幾乎、完全,這也是長號最具特色的地方,也因此長號的圓滑特別的感人,特別的有味道。同把位的與不同把位的slur,正是這些技巧的元素,也是長號能否感人的關鍵。如海頓的”皇帝”弦樂四重奏,宋光清老師曾經示範過使用slur與點舌來吹奏的差別,當然要有感人的音樂,就要有好的slur。以前因為她莊嚴的音色而常被使用在教堂中,用來榮耀主、讚美神的宗教聖器。從十四世紀開始,教堂音樂便與長號有著相當密切的關連,因為長號最能表現出廟堂的神聖之美。在西方繪畫中也可看到天使手持長號報訊的殊勝景象。因為只有她能演奏出半音階,所以是當時最先進的樂器,往後幾百年來她的外型幾乎沒什麼改變。

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

小號影片

小號照片


小號介紹

小號是管弦樂團裡最刺耳而明燦的樂器,她和鼓一起使用時令人想起她乃起
源於行伍。常見於韓德爾,巴哈和海頓的作品中。在十九世紀初,活塞的使用未
普及之前,小號和法國號在管絃樂作品中還是限制在軍號所能吹出的泛音上,像
是貝多芬<<李奧諾拉第三號>>序曲的結尾。小號的部份限於像這樣的簡單主題,
或是限於長音和節奏音形。即使貝多芬<<合唱>>交響曲末樂章的著名主題也是簡
單到小號和法國號可以加入。小號的大小各有不同,從巴哈所用的高音小號到華
格納和史特勞斯用的低音小號,在史特勞斯的<<唐吉苛德>>裡裝上弱音器的小號
甚至模仿羊的咩咩叫。
  小號的音色具有強烈的號角色彩,聽起來可使人產生振奮的感覺。小號作為
獨奏或重奏樂器,可以演奏輝煌的號召性的音調,也可以演奏寬廣的,抒情的,
或技巧難度大的華彩性樂段。小號的音能較好的同其它樂器的音色融合在一起。
 
                      

     

低音管的影片

低音管的特色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低音管的特色

低音管的音色富有特點,演奏技巧靈活,是管弦樂團,管樂隊,以及管樂重奏
組的組成樂器,演奏低音聲部
。大管作為獨奏樂器,可以演奏寬廣,抒情的,或
華彩性的樂段。
  低音管的前端安置有簧片的金屬字管插入樂器的本體,空氣自此朝向圓錐管的下
方前進,到底部轉至旁邊圓筒的上端部分。管體全長為2.59公尺,高為1.5公尺,前後
面各有七個孔,貫穿厚厚的管體,上面有鍵,可以十個指頭來操縱,因此以繩子綁住
樂器本身,掛在脖子上彈奏。
  此種樂器擅長於表現急切及快速的優美樂句,或是大幅跳隔的音符;而稍微帶有
滑稽的聲音,這是因為構造太複雜,而且音程不穩定所導致的。

  

低音管的原理

低音管在木管四重奏中擔任低音線條他和雙簧管一樣使用雙簧片,藉著稱
之為彎管的彎曲金屬吹嘴和樂器相接。低音管的音管極長約兩公尺半,再樂器上
就折了一折,使的他看起來相當笨重。低音管的音色柔和,但也可表現出頑皮嬉
戲之感,
在貝多芬手裡,低音管在這兩方面皆有發揮。倍低音管的長度有低音管
的兩倍,比低音管要低了八度,它常和低音大提琴奏一樣的音。

  

雙簧管的影片

雙簧管的圖片


雙簧管的特色

雙簧管宜於演奏抒情的樂曲使用得當,演奏活潑的,華彩性的樂曲很有特色雙簧管可用來獨奏。高音區及靠近高音區的中音區,發音個性強而有穿透力,同其它樂器合奏和絃時容易顯的突出,使用時要謹慎。雙簧管的外形遠看很像豎笛,但是吹奏豎笛時只要將嘴對樂器的上面部分即可,而雙簧管的前端有一個突出的細長管子,吹奏者必須含著管子來吹氣才能發出聲音。而它的材質是以蘆葦為材料,削成薄薄的二片舌板,其管體本身為圓錐狀,  不同於其他的木管樂器,因此它的機械構造上顯得複雜了許多。音色從尖銳細緻到圓潤溫柔的都有,這也是其它木管樂器所不及之處。

雙簧管的歷史

雙簧管可能是約1655年發明於法國宮廷中。法文意思為高音木管樂器他的音色在其音域範圍內相當一致,常作為獨奏樂器。論靈巧,雙簧管可以與長笛相比,拉威爾在<<庫普蘭之墓>>的前奏曲中,一段起伏蕩漾的樂段中以展現無遺。雙簧管有兩片簧片的吹嘴,也就是說,吹奏者的嘴和樂器本身並無接觸。這兩片簧片至為重要,許多雙簧管演奏家喜歡自己製作簧片。

單簧管的影片

2008年11月29日 星期六

單簧管的圖片


單簧管的特色

單簧管的音色優美,明亮,表現力豐富,是管弦樂團,管樂隊和管樂重奏的組
成樂器。
獨奏時可演奏各種抒情,寬廣的旋律,或技巧性較高的華彩樂段
單簧管又稱豎笛,由於管身通常以黑木製造,顏色黝黑,所以也俗稱黑管。它的
外型是一個圓筒狀的長管,底部稍微擴大成喇叭口,吹口夾了一個簧片,以口吹氣震
動發聲。這種樂器是由德國樂器製造商丹納(JohannDennerl655~1707?在十八世紀時將原
有的樂器沙魯摩(Chalumeau)改良而成。按鍵系統則是採用十九世紀初貝姆改良的長笛
按鍵系統。以按鍵改變音高。
  豎笛音域寬廣,音色變化很大,音量可由強烈的咆哮,銳減至輕柔的低語,加上
它可以演奏快速音階,琶音,跳躍音,斷奏,或圓滑的旋律等,表現力卓越,因此常
在交響樂改編的管樂曲中演奏原先小提琴的旋律,也是極為理想的獨奏樂器。
  樂團中最常用到的豎笛為降B調豎笛,其他還有A調豎笛,低音豎笛等,種類繁多
到可以組成一個合奏團,而且以上每種豎笛演奏指法都相同。
  寫給豎笛最有名的曲子要屬莫札特所寫,旋律優美的豎笛協奏曲,與豎笛五重
奏。

單簧管的歷史

單簧管不像長笛起源於渺茫的過去它有確鑿的發明者-紐倫堡的丹納。丹納
在1700年左右發明了一件單簧的木管樂器,起初以上唇吹奏,現在簧片則放在下唇
上。單簧管有三個不同聲區。最低的聲區具有戲劇性,有時給人不祥之感。中間的
響亮音溫暖而有延展性。最高的聲區則刺耳。莫札特和布拉姆斯再未單簧管寫曲時
,都喜愛他那具有表現力的特質。莫札特的單簧管五重奏受現代單簧管演奏家的歡
迎,像是傑瓦德佩耶曾在BBC的電視節目中演奏此曲。

短笛的介紹

同屬長笛家族的樂器還有短笛,它的演奏指法與長笛相同,但長度只有長笛的一
半,可發出比長笛高八度的音程,在合奏時穿透力強,尤其進行曲中,高昂輕快的短
笛樂聲更能帶起活潑的氣氛。

 



長笛的影片

長笛的圖片




長笛的特色

木管長笛的音色稍細而圓潤金屬管長笛的音色稍寬而明亮。長笛是管弦樂團
,管樂隊,以及木管重奏中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獨奏樂器,音色華麗而技巧靈活
,可以演奏緩慢,寬廣,抒情的旋律
,或技巧性較高的華彩樂段。長笛的中,高音
區的聲音穿透力甚強,在樂隊中不易被其他樂器所淹沒。長笛的中音區和低音區不
宜奏強烈的音響否則會出現跑音或失音現象。
長笛是無簧樂器,它的外型是一個圓柱型的細長晉身,在一端的管身上開孔為吹
口,直接以口送氣發聲。長笛雖稱木管樂器,但通常以金屬製成,呈銀白色。音色明
亮清澈,演奏時以手橫持。
  現代的長笛是由德國製造商貝姆在1847年改良成功,他為樂器洞孔加上機械式的
按鍵,不需直接以手指按孔就能發出正確的音高,演奏起來更為輕鬆愉快。
  一般人的印象中,長笛是非常優雅的樂器,事實也是如此。長笛每個音域的音色
各異其趣,但都有溫柔動人的特質。它的低音域溫柔沈厚,中音域透明潤澤,高音域
奔放清亮,合奏中常以數支齊奏來突出旋律。寫給長笛的曲目相當多,包括巴哈,韓
德爾,莫札特,舒伯特等大作曲家所寫的奏鳴曲及獨奏樂曲,或和其他樂器合奏的室
內樂。

長笛的歷史

儘管現代的長笛構造複雜,但仍然是古希臘傳說中牧童吹奏的樂器。德布西了
解這一點,他在<<牧神的午後前奏曲>>中用一大段長笛獨奏來描繪熾熱午後的沉靜
長笛也為現代爵士樂所接受,像美國獨奏家賀比曼便是這方面的大師,長笛藉著
吹氣過吹嘴來吹奏,其低音溫厚,高音清越。
 

木管樂器

木管樂器從發音方法上可以分為三類:
(1)氣流直接吹入吹孔使管柱振動發音。如:長笛,短笛(2)氣流通過雙簧吹入使管柱振動發音。如:雙簧管,英國管,大管與低音大管(3)氣流通過單簧吹入使管柱振動發音。如:單簧管,低音單簧管。

各種木管樂器的音色 甚為豐富而優美。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弦樂合奏

低音大提琴影片

低音大提琴的歷史


由於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樂器史文獻記載上有一段幾近完全的空窗期, 事實上並沒有人知道低音提琴是誰發明的,遠在1519、1543、到1647年,都有自稱是發明者的人描述過,而在17世紀後半期,義大利羅馬卻還有一位製琴者自喻是發明低音提琴的第一人!Double Bass / Contrabasse(低音提琴)這個名稱的由來是經過了幾個世紀才演變而來的;最初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在那時弦樂器統稱為Viol(古提琴),Bass Viol 也就是當時對低音提琴的稱呼。1619年又有文獻記載指稱為Bass Viol(Contrebasse de Viol de Gambe),意指低音提琴,特別是指體形較大且音色較低沈的樂器,如古大提琴(Viola da gamba),有3弦、4弦及5弦。巴洛克時期,此字在德國是指低音提琴(Double Bass),而在義大利是指較早期的大提琴(Violoncello)類型樂器。 在德國,低音提琴有五種型款,弦數為3弦、4弦及5弦。除了1/4、2/4、3/4、4/4之外,還有一種體積更小、攜帶更為方便的提琴,稱Contrebasse de Biere。最早的低音提琴是分別在義大利與德國被製造出來的,它們都為4條弦。弓的種類分為:法式、義式與德式。義式最後合併為法式。古低音大提琴從16世紀以來一直持續到18世紀末,即在教堂內拉奏,作為聖歌團的伴奏,替歌曲製造出回音,並使其在高音部份更具厚實穩固。1539年,首次出現在歌劇院及戲劇院。18世紀後半期,低音提琴始在樂團中演奏最低音的部份,至於它最初用入正規樂曲,則為葛路克的作品中發現。在小型樂團方面,低音提琴扮演著加強低音聲部的角色。在室內樂方面,17世紀的後幾年有三重奏產生,(二個女高音與一把低音提琴)目前低音提琴為管絃樂團樂器演奏,偶爾用於室內樂,有時是協奏角色。在爵士及舞蹈方面,是由撥絃奏出。低音提琴的聲音沈悶而低,不適宜當獨奏樂器,原因是低音提琴專長在於它的極低音,但這種低音獨立欣賞並不悅耳,聽久容易不耐。所以低音提琴獨奏曲不得不向高音域擴展,加上低音提琴體型笨重,琴弦粗長,張力特強,音與音的間距更大得難以「掌握」。一直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貝多芬有結識一位傑出的低音提琴演奏家達果奈提Dragonetti,因此在他的交響曲裡配置了許多低音提琴的部份,尤其是在第九號中。之後陸續有不少作曲家如:馬勒、華格那、史特勞斯、拉威爾、史特拉汶斯基等,在他們的交響作品中都相當重視低音提琴。傑出的低音提琴演奏家相繼有達果奈提Dragonetti、玻特西尼Bottesini、庫塞維斯基Koussevitzky等等,近十年較值一提的是蓋瑞卡爾Gary Karr。 低音提琴的音色是輕盈且溫和的,它與其他弦樂器尖銳的音色比起來更具特色。目前為低音提琴而寫的作品,已包括了有200多首協奏曲。因此,低音提琴的未來發展是相當廣闊且樂觀。今天通常有四根弦線,身長115公分左右。由於體積大,演奏者要站著演奏(像在爵士樂中)或像在管弦樂團中,坐在高凳上演奏。

低音大提琴的介紹


低音大提琴是弦樂器中最巨大及最低音的樂器,

直接由倍低音「維奧爾」演變而成。

低音大提琴在古典音樂中,通常是把大提琴

的低音部份降低八度而重複演奏

但也可擔當獨立的低音部份。於爵士樂中,

經常以撥弦的方法來演奏的低音大提

也擔當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大提琴影片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大提琴的構造與詮釋技巧


在外部構造方面,琴身之上,稱為琴頸琴頸部分包括了卷弦箱、中空的結構,由面板,背板和側板組成。面板上左右對稱的f字型音孔,主要功能是把面板與背板共鳴所產生在箱內的空氣加以振動,通往外界。琴弦和琴橋對音質的影響很大,琴弦的質料,琴橋的形狀與材質以及它在面板上的位置,是關鍵要素。因為琴弦的振動是透過琴橋傳至面板,而引起共鳴的。腳棒是用來支持樂器的,可隨演奏者所需的高度調整高低,使其更加放鬆,並增加大拇指高把位的音准。由於這個設計,大提琴的演奏技巧得到了前所未有突破。在內部結構有音柱與低音梁,它們對於音響的關係十分重大,唯有正確的取材和位置,才能使提琴發出充實的音色來。
大提琴是一種以弓擦弦來發音的弦樂器,因此弓佔有重要地位,大提琴獨特的音質與音色及它所要表達的情感,不能沒有弓。東方人很早就知道以馬尾作弓毛,塗上松香幫助它在樂器上摩擦,發出美妙的聲音。然而,十一世紀之前,西歐等國幾乎沒有琴弓傳世。據說琴弓是源於中國的胡弓,經由絲路傳入阿拉伯,再傳進歐洲的。

大提琴的起源與發展


大提琴的祖先,是一種被稱為」viola dagamba」的樂器(即古大提琴),這種古老的樂器共有六條弦,又稱「腿上提琴」。大提琴的原文為」violoncello」,是指大型的提琴之意。今天的」cello」,體積大概是小提琴的2倍,琴弓短而重,琴弦比中提琴低八度音。
因為是大型樂器,所以不像小提琴、中提琴夾在肩膀上,而是著地靠在左肩上演奏,也由於體積的關係,橋的弧度比較大,弦和弦之間的距離較遠,右手無法象小提琴一樣快速的移動到其它音,但左手可以不用拇指支住樂器,必要時可使用所有指頭按弦,產生一般小提琴和中提琴所發不出來的聲音。
古大提琴的音色十分柔和,有朦朧之美。但到了十七世紀, 由於廣場演奏的機會增加,音量要求增大,故有必要將古大提琴加以改良。經過一段時日的嘗試和研究,終於產生一種最完美的樂器---大提琴。其改良成就在於音色柔和有張力,優雅富魅力,體積大小適於合奏或行進間的演奏;而在發展過程中,更有巴哈為首的作曲家,給予高評價的肯定,並作了不少令人難忘的名曲,使大提琴能在十八世紀取代當時仍頗受喜愛的古大提琴,成為該型樂器的主流。此後,幾乎每個作曲家都把大提琴列入演出目錄中,提琴的技巧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在弦樂器中,除了小提琴,大提琴是擔任獨奏最多的樂器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中提琴影片

中提琴

中提琴是上中音的弓絃樂器,直接由古代的中音維奧爾演變而成。它在室內樂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主要功能在強化管絃樂的低音及演奏內聲部的和聲直到近代,中提琴才開始演奏重要的旋律或過門樂句,間而擔任了獨奏的角色。
中提琴具有獨特的表情和豐富的音質,雖不及小提琴那麼華麗而明亮,但音色柔和而渾厚,卻使管絃樂的演奏更為富麗。其琴絃之調律為C、G、D和A音。中提琴的琴身較小提琴大,琴弓亦較長重,因此演奏時右手技巧不如小提琴靈活、自由,其琴聲的性質相當於女低音。
※中提琴之名作有: (1)柴可夫斯基:"斯拉夫進行曲"中,中提琴的音質陰暗,對曲中煩惱情思的表達,甚具效果。 (2)白遼士:"哈洛德在義大利"交響曲,此曲中提琴的獨奏佔著重要的地位。 (3)華格納:歌劇"唐懷瑟"序曲中,由中提琴奏出曲調。 (4)高大宜:"哈利雅諾斯"組曲中的"情歌"中,中提琴在情意纏綿的表達上相當出色。

中提琴(VIOLA)




中提琴是現代提琴中最早面世及被採用的,它的四條弦是C、G、D、A,較小提琴低五度較大提琴高八度。除了本身的尺寸不定,直接影響了演奏的技術,音域又夾在大小提琴之間,而最致命的是由十七世紀開始,最重要及最普遍的室內樂合奏,乃是由兩把小提琴配一把大提琴的三重奏鳴曲,中提琴因無用武之地,漸漸的差不多被作曲家們完全遺忘了,偶爾被採用,也不過是陪襯及加重低音部或填補和聲而已,中提琴家並不存在,需要時只隨便找一個小提琴家來代替,由1700至1750年的半個世紀內甚至連製造家們也差不多完全停止了製造中提琴,中提琴在獨奏方面的活動,可以說是由二十世紀才開始的,事實上自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末並沒有真正的中提琴家中提琴手都是由小提琴手所兼職,最早的中提琴家,乃是十八世紀德國曼海姆的史塔密茲(Carl Stamitz 1745-1801)。在悠久的歲月間,中提琴只擔任強化管弦樂低音的任務,演奏內聲部的和聲,直到近代,才開始演奏重要的旋律或過門樂句,而且有時也擔任獨奏樂器,其略具鼻音感的音質,給人一種悲悽沉重的感覺,中提琴雖然缺少小提琴的溫軟音色,卻具有獨特的表情和相當豐富的音質。

小提琴卡農影片

這是一個很好看的影片喔!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小提琴




Violin (小提琴).


小提琴琴音時而溫柔婉約, 時而哀怨淒涼, 音域相當的高, 因此有樂器之后的稱號. 或許是因為它就像一名女子, 如泣如訴的訴說著一切的快樂與悲傷.因此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很大一部份的小提琴曲, 感覺起來都是非常的哀傷或是多愁善感的... 著名的violin獨奏或主奏作品相當多...

小提琴的結構


琴頭是提琴獨有的特徵四根弦G、D、A、E的錐形調音弦軸是由積久耐用的青龍木或黃楊木製成的弦軸箱的後傾斜面繃緊了跨過烏木弦枕的弦。弦枕上的四個勾槽,用於確定弦的位置,並把弦抬到指板的上方,讓左手手指能在紙板上壓弦控制音的高低。指板固定在琴頸上,整個琴頸及漩渦狀的琴頭和弦軸箱是由一塊楓木所刻成的。指板成弧形從弦枕端開始增加寬度,使跨過琴橋的弦有漸漸增寬的間隔,以便運弓。琴身的框架是由側板構成的,由六塊薄楓木側板於加熱後彎曲定型而製成,接合處的內部用木塊加強。六塊側板構成小提琴主要的外廓,即上側板、向內彎的中側板(C側板)、以及較寬的下側板。 琴身背部為小提琴的背板。背版是由一至兩塊相配的楓木製成,可分為一塊式及兩塊式的背板,一塊式的背板可由「板狀切割」或「沿徑切割」獲得,而兩塊式的背板則是由「沿徑切割」獲得,在二塊式背板製作過程中央接縫及水平面上的圖案對稱是很重要的。在小提琴背板中間部分部分留下大約5公釐的精確厚度,邊上大約減至2.5公釐。拱形的高度和形狀以及精確的厚度是決定小提琴音質的基本因素。琴面也是用同樣的方法製造的,但用的卻是雲杉木(Picea Abies),精確的厚度為3公釐。在前後邊緣有一狹窄的鑲條,又叫飾緣,鑲邊既能作為裝飾又能防止邊緣發生裂變。琴面上開了兩個音孔,以形狀命名為f孔。琴橋只靠弦的壓力架在琴面上,他的位置是影響音質的關鍵所在。音柱是圓柱型的木頭,緊貼著琴身,對於音色很重要。一個很小的移動都可能改變提琴的音色,而且不能太長或太短,這樣都會影響提琴的音色。音柱太長很可能會使你的琴面產生裂縫,太短的話可能會在你弦鬆掉時音柱也一併鬆掉。如果你的提琴音質不好,可能需要調整一下音柱,或是換一個新的音柱。